編按:香港文化局長傳聞愈吹愈烈,傳聞中的主角、香港藝術發展局前主席馬逢國,早 前在街頭論壇上表態,假如候任特首邀請,他「義不容辭」。無論「準局長」誰屬,還是需要掌握「創意產業」近况。本版今天先有文化工作者羅樂詩採訪著名設計 師劉小康,談「香港設計年」的珠三角視野,細聽這位貢獻設計界的藝術家,怎樣描述香港設計業的過去,觀測未來。接續會由從事創意媒體創作的何禹旃,採訪香 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導師、匈牙利動畫大師瓦利奇(TamasWaliczky),看看世界各地如何辦「創意產業」。
前言:劉小康是「香港設計年」的策劃人之一,早前與同業向政府提辦而成事,由「創意香港」等機構,每月向市民提供設計展覽等活動。劉小康是國際著名設計師和藝術家,他希望這活動,可為香港設計推向更高的平台,也讓人重新審視香港設計在亞洲的地位。
文.羅樂詩
香 港設計業相較於其他亞洲城市,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有一定的發展。劉小康說起六七十年代的香港,笑說那是一個很有趣的年代: 「許多外國人來這裏設立專業設計服務,來自不同地方的人,用不同的方法,將中西文化融入現代設計中。就像一個大實驗室。」他覺得,藉這樣的氛圍,香港設計 奠基了往後追求專業性和高品質服務的理念。
轉化中國傳統的設計先驅
當時,石漢瑞(Henry Steiner)、靳埭強也開始在國際嶄露頭角。劉小康分析:「像石漢瑞,他是以一個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國文化,並將這些文化素材轉化到現代設計中。而靳叔,身為一個畫家,他是以藝術家的角度看中國文化,再運用到設計上。」
另外,也有其他切入點不一樣的設計師,如陳幼堅等人。劉小康說: 「這不僅在文化意義,也同時推動了其他領域的發展,像商業設計的Logo、海報、書、品牌包裝等。這樣的趨勢也影響了其他大中華地區。」
劉 小康認為,香港設計如果要繼續發展下去,也不能不考慮與周邊城市的關係,甚至亞洲其他城市的發展。香港可以聯同深圳,一起將珠三角打造成創新品牌的中心。 從設計角度來看,劉小康說北京已經是一個文化設計中心,透過藝術學院和政策,政府對中國文化設計一向都有很強的主張。另一方面,上海在世博會以後,也已經 成為了國際設計服務業中心之一,服務了整個華東地區。劉小康提出若香港、深圳、珠三角一起合作,可以做到與北京、上海不一樣的設計中心: 「畢竟,珠三角一直都是世界工廠,給品質最好的公司生產產品,擁有最好的技術。在經濟不景氣時,可轉做內銷,做自己的設計。如果香港聯同深圳的設計師,就 可以服務整個珠三角區, 為這些產品打造品牌形象。」他希望香港的設計,能協助這些生產者。
設計業如何為電影生色
另一方面, 不少內地設計師現在也來港交流。他覺得這是良性影響,香港能提供廣闊的國際視野,深圳設計師團隊也能為香港帶來新的市場。通過合作,雙方的專業精神能為客 戶提供更好的服務。談到設計可以為其他創意行業做到的事,他覺得,或許設計可以為電影產業做得更多。一般的荷李活大製作,在上映前就有相關的延伸產品面 世,而且這些產品帶來收入的時間往往比票房還要持久,銷售所得甚至比票房為多。他認為香港電影也可以通過授權,將電影中的影像、道具或人物用在其他產品 上,而設計行業正好可以協助電影製作者。對於劉小康而言,創意是札根在歷史中的,在歷史中的物件都帶有創作者的創意。因此現代設計不能止步於要求創意,而 不着重專業服務和對品質的追求。去年6 月,由香港建築師、設計師的集體創作的香港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酒店──唯港薈(Hotel Icon)落成,它同時被用作教學、宿舍和酒店。這座現代大樓,充分地展現了這個城市的特色:靈活和實用。
劉小康擔任其藝術顧問,為室內佈 置挑選了不少出色的藝術品,其中不少是本地設計師的作品: 「這些本土設計品,能讓別人認識香港,這些東西點點滴滴加起來,就成了香港的特色。那大堂外的鐵柵門,是香港舊式店舖典型的象徵,是社會集體的記憶。」事 實上,唯港薈的成功歸功於整個過程中對品質的理解和要求,再加上本地設計師的專業精神。
理大教學酒店的啟示
有了這些理解也就 不難明白為什麼這棟教學酒店剛啟用就被評為最受歡迎的酒店之一,受歡迎程度更勝於一些傳統的五星級酒店。對於這點劉小康也說「並不一定是要最豪華才是最好 的。香港憑創意也可以做到」。但是劉小康還特別補充: 「不能單憑創意,而忽略了品質。」未來香港設計的方向,正是像唯港薈這樣集創意、品質、國際視野和專業性的作品。劉小康也覺得,其實大眾能透過設計師對設 計的高要求,發現自己對生活的新需求,同樣地,從這一角度對自己和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。或許,就是香港這樣的專業設計精神,讓香港成長到經得起國際考驗的 地位。
「設計並不是只要商品賣得好。」劉小康深覺設計不僅僅是為了促銷商品,而是將一件物品的附加價值,透過設計師的手傳播到大眾的生活 中。「人的基本需求不難被滿足,該吃就吃,該喝就喝,該穿就穿,但是人們又總覺得在這之外,似乎又缺少了什麼。」劉小康笑着說, 「好比說,(三件衣服)一件保暖,一件品牌,一件則是設計師的作品,你要買哪一件,取決於你在生活上和情感上表達的需要。」對設計師而言,設計是思考的方 式,但是,對普羅大眾而言,設計師的作品是他們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。深受大眾喜愛的屈臣氏的水瓶,就是出自劉小康的手筆。這個貼近生活、符合人體工學 的設計,人們買它,除了要喝水,同時也是在表達對這件作品的欣賞,對其創意的了解。不只是享受喝水,這就是透過創意,讓人們的生活有了附加價值。
說 到將傳統融入作品中,劉小康覺得,做設計需要從生活中多方面做考慮,不僅僅要求美感,或將文化原封不動地搬到作品就稱文化融合。「設計要考慮到中國古典文 化和現代生活觀念的交集,明白現代生活習慣和傳統文化的關係。還要不斷提醒自己,還有什麼是可以通過設計提升的?」將古典文化提升到現代設計中,不僅讓人 辨認出你的文化根源,也讓人看到你能欣賞自身傳統文化。事實上,我們要繼續使用老祖宗的文化才會變成傳統,如果都不使用,那就是古董了。劉小康也說,設計 就因此提升到生活層面,人們生活都需要它。人們買回來,不是為了收藏,而是為了在平日使用。劉小康在會議室中陳列賞心悅目的作品,從水瓶到茶具,各式各樣 的物品。有感於他的設計哲學,和區域發展的見地,深深地覺得香港設計年在給這個城市帶來活力之餘,也迎向了一個新的里程碑。
劉小康:香港設計如果要繼續發展下去,也不能不考慮與周邊城市的關係,甚至亞洲其他城市的發展。瓦利奇:德國的新媒體學生,即使他們知道當藝術家是一條艱苦道路,都以藝術創作為目標。
香港設計師劉小康 談香港設計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