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

文化局可以做什麼?(何慶基)



Ming Pao Daily News | 2012-05-14
D04| 副刊/世紀| 世紀.HK Culture| By 何慶基

編按:文化局的討論,於上周六「文化界聯席會議2.0」正式展開。這個跨世代、跨界別的聯席陣容,還包括何慶基──曾擔任政策委員,為建制改善及補充。他曾參與及見證香港各藝術部門的成立,一直為香港引入不同的展覽模式,影響香港近30 年的藝術發展。這位身經百戰的策展人,今天從政策、專業、牽動力與落實可能,討論文化局的未來方向。
在新蒲崗的工廈內,十多位文化工作者熱熾討論行將成立的文化局。理想、熱情、惱怒,混成一團,景象似曾相識,正是二十年前,文化界也曾結聚起來,舉辦論壇、研討會爭取成立一個具前瞻性、全面扶助文化藝術發展的領航者,香港藝術發展局在文化界竭力爭取下政府終於答允成立。二十年後,藝發局除了派錢以外,很明顯未能扮演這角色。


經多年爭取,文化局的構思終得以落實,文化界高興,同時也擔憂,更有百般無奈。


香港人,憑什麼


高興的是文化藝術不再如「雜項」般放在樣樣都有的民政局內,在管治架構內位置清晰,在推動發展、爭取資源、策略定位和與其他政府部門的配合上,會較以前有力。擔憂的是它會成為特區中宣部,豎起文明和諧的旗幟,軟的從事思想教育,硬的透過資助或更嚴厲手段操控文化藝術。無奈的是文化局長,以及其他有關決策人,都是政府委任,文化界無從參與。根據過往經驗,受委任者未必對文化藝術有深入認知,在官僚的思維中,友好、方便合作比專業和界別內的認受性,來得更重要。
近年政府投入不少資源,但文化發展仍一片滯悶不前,在於一個問題多多的機制,千瘡百孔,議題如有文化遺產保育、營造文化空間,以及版權條例引伸的文化藝術表達自由等,均必須處理。


香港文化發展的一個持久問題,是缺乏針對本身文化條件發展出來,具視野、方向和策略的文化政策。二十一世紀各地主要城市均投資文化事業,以建立形象,帶動經濟。如何在文化上為香港在中國、亞洲,以至全世界內定位是個大挑戰。到處都在興建文化中心,我們憑什麼令香港脫穎而出,這絕不是靠買外國大騷便可以達到的。新加坡在十多年前,根據自身條件和專業建議,決定成為南亞地區的文化中心,展覽、收藏、買賣區內的藝術,並且開始研究收藏,現在新加坡的博物館,已有相當可觀的南亞藝術收藏。相反我們投資二百多億興建西九文化區,問發展路向,仍是中西交匯、一本多元、國際文化都會等等說了如同沒說的順口溜。大家都營營役役,開香檳拍照開記者招待會,但沒有人知道是為了什麼。


專業化的期待


訂定深入具體的文化政策,需要專業知識、了解本地文化生態,和對國際文化發展的認知,並不能靠一些只愛好文化藝術而又方便與官員合作的友好。文化局的首要工作,是成立在界別內具認受性的專業機制,評估現有架構的缺失,發掘界定香港的文化特色、條件和可能性,配合地區,以至國際在文化發展趨勢,訂定全面而深入的文化政策。


現時的政策,往往項目以製作為焦點,這當然與回歸後日趨流行的「搞騷文化」有關。現實是,文化發展需要完整的文化生態,此生態環環相扣,搞一大型活動,短暫引來傳媒報道、好奇者參觀,之後又如何?即使是藝術工作者嘔心瀝血之作,沒人看,沒人演繹評論,傷了創作者的心,浪費了社會資源。以文化界十分關注的普及藝術教育為例,這裏涉及教師培訓、專業的研究、評論、出版,以至傳媒對文化的觸覺,當中一個環節不暢順,便會阻礙整體的發展。文化發展必須顧及全盤文化生態,一些長遠不搶眼的踏實工作也必須關注。文化
工作是追求理想的長遠工作,不能再以殖民地文化的短小眼光來營運。


最佳的文化發展狀,從來都是由民間主導發展出來的(最佳例子是自政府高調推動文化企業以來,文化上在國際間成功建立品牌聲譽的,是民間籌辦的香港藝術博覽會),但在問題多多的本地文化架構內,文化局還是有極重要的提供方向政策、評核改善現有機制的領航者角色。


作為牽動者,文化局需要在建立在文化界的認受性。這認受性不單來自來其對文化發展和本地文化生態的專業了解,在文化界以至社會來受接納的程度,還有是對文化的尊重和堅持,特別是在保障文化自由及文化權利方面。文化局必須扮演文化權利的捍衛者,始能贏取認同。


尋找文化牽動力


這文化權利也不單局限在文化界。近年高度重視的文化藝術的經濟效益,毋庸置疑值得推動,但也得小心不要凡文化藝術均向錢看。文化藝術可提供創作、自我表達的歡愉,培養情操、思考和批判能力,協助建立個人身分,以至締結社區認同。就如教育一樣,它是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元素,即使不賺錢,也得全力支援,因此文化局在支持多元文化及培育本土認同的原則下,應在支持傳統藝術以外,加強營造社區文化。文化局需要牽動的,不應只是文化界,而是整個社會。當公眾在不同的層面、不同的方向和形式都會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時,文化始可以全面的活潑蓬勃發展。


訂定政策如無落實的決心,只是浪費時間資源,香港過去亦不乏這些例子。文化局成立後,在政府內部或許較方便爭取其他部門的配合支援,希望能鼓吹其他部門在構思推動政策時,必然地也會考慮政策在文化上的意義和價值,落實文化藝術的全方位發展。當然,最重要的,是決定政策後,文化局能有決心切實執行。
香港有卓越的地理位置,繽紛多元的國際都會文化,有具創意智慧和知識的專才,而且政府財政充裕,也有豐富(但鮮為人重視)的文化藝術傳統資產。我們擁有可以與紐約、倫敦等文化都會看齊的條件,為何我們停滯不前?就是因為沒宏觀視野,也沒有專業地切實執行的意志。


又二十年了,或許這次我們會較幸運吧。
(標題為編輯所擬,原題「文化局的角色和功能」)


文.何慶基
作者簡介:資深策展人及藝評人,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及宗教系文化管理專案課程主任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